100 件你該知道的事關於人類的事 (譯) — 1/100

Louis
4 min readNov 26, 2020
  1. 你所看見的,並不是你大腦所接收到的

想像一下,你走在路上,你眼睛所看到資訊不斷的傳送給你的大腦,經由大腦處理過後,你才得到了你所認知到的『What’s out there』。

但事實上,大腦所產生的東西並不完全就是你看到的。你的大腦會不斷的解譯任何你所看到的東西,舉個例子來說(如圖1.1)。

你看見什麼了?你第一眼可能看到一個帶有黑色邊緣的三角形,還有一個倒過來的三角形。不過,實際上你看到的只是線條與部分的圓而已,是你的大腦在空白處產生了這兩個三角形。這個特別的錯覺被稱做『Kanizsa 三角』又稱錯覺輪廓。是由一位義大利心理學家 Gaetano Kanizsa 在1995 年所提出的。現在再看一下圖1.2,它也產生了有著正方形的類似錯覺。

大腦所建立的捷徑

這是由你的大腦所建立的各種捷徑,以便於你可以快速的理解那些圍繞在你身邊的事物。你的大腦每秒會接收成千上萬的資訊,並試圖讓每個資訊變得令你能夠理解。

原理是根據經驗法則來去猜測你所看到東西是什麼。大多時候都是正確的,但有時候會造成錯誤。

你可以利用形狀或是顏色去影響人們以為他們所看到的事物。如圖1.3,展示了如何用顏色去詮釋兩個截然不同的訊息。

  • 如果你需要在黑暗中能清楚的看見,那就不要直接向前看

眼睛有700 萬個對強光感到敏感的視錐細胞,還有1億2500萬個對弱光敏感的視桿細胞。錐細胞主要集中於正中央,桿細胞則比較分散些。 所以,如果你在光線較差的地方,如果你不直接看著你想看的地方,你會看的更清楚。(想不到吧~)

  • 視覺錯覺 (Optical illusion) 讓我們以為是真的

視覺錯覺是大腦錯誤解譯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的例子。舉例來說,圖1.4 左邊的線看起來比右邊的還要長,但實際上兩個一樣長。這是最古老的視覺錯覺之一,由Franz Müller-Lyer 在1889 年提出的。

  • 我們其實是看到2D的,不是3D

光線藉由眼角膜跟水晶體進入我們的眼睛,水晶體會著重在視網膜上的圖像。在視網膜上都是由2D所呈現的,即使它是3D的物品。這個圖像會被送到腦中負責辨別圖案的視覺皮質,例如,“噢,我認得這個門”。接著視覺皮質會將2D的圖變成3D的樣子呈現出來。

  • 視覺皮質將所有的資訊放在一起

根據John Medina 2009年所提出,視網膜會從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接收電子圖案並從這些圖案產生數個軌跡。有些會帶有陰影或是動作等等的資訊。多達12個資訊軌跡時,會被送至大腦的視覺皮質。並在那由各個負責的區塊來處理與解繹。舉例來說,某個區塊只回應了40度角的線,其他區塊只回應顏色,其他區塊回應動作,其他則是只有邊緣。最後,這些所有資訊結合成剩下兩個軌跡,一個是動作(這個東西有在動嗎?),另一個是定位(這個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

補充思考

  • 你認為人類在你的網頁上會看到什麼他們認為是真的但其實是錯覺的東西呢?

這會根據你的背景、知識還有你熟不熟悉他們正在看與期望看見的東西而有所不同

  • 你或許會根據他們陳述的內容去說服其他人用特別的方式去看

--

--